当前位置: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盐城十年禁毒逆袭:从重灾区到示范城

时间:2025-07-02作者:纪晓岚阅读:6分类:深度报道

  盐城十年禁毒逆袭:从重灾区到示范城

  从被国家禁毒委挂牌“全国重点整治关注地区”,到跻身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名单,江苏盐城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毒情重灾区”到“无毒新标杆”的逆袭。这场翻身仗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十年磨一剑”的攻坚决心,也是全民参与、多维度治理的生动实践。2025年6月30日,当国家禁毒委的表彰名单公布时,“盐之无毒”终于从愿景蜕变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新名片。

  从挂牌整治到示范引领:一场跨越十年的硬仗

  2015年的挂牌整治如同一记警钟。当时的盐城面临毒品中转集散、外流贩毒等多重压力,被国家禁毒委列为重点整治地区。知耻而后勇的盐城迅速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禁毒委员会,将禁毒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建立市、县、镇三级禁毒办实体化运作机制。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韦应生、市公安局副局长张满昌等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一线,推动“禁毒+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地。这种“顶格推进”的治理逻辑,为后续的体系化治理奠定了基石。

  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让毒品无处遁形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盐城创新性地将大数据技术注入禁毒战场。依托《盐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公安局搭建起涉毒人员动态管控平台,通过算法分析出行轨迹、消费记录等300余类数据,实现“异常行为预警—精准研判—快速处置”的闭环管理。2023年破获的一起跨省贩毒案中,系统通过物流数据比对锁定可疑包裹,最终打掉一个涉及5省9市的犯罪网络。这种“用数据说话”的治理方式,被基层民警形象地称为“给禁毒工作装上了GPS”。

  水绿之城的双重净化:生态治理与禁毒共融

  盐城将禁毒与城市更新战略深度绑定。在实施水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等专项行动时,同步对曾经藏污纳垢的城中村、废弃厂房开展“地毯式”排查,累计清理涉毒隐患场所127处。位于盐南高新区的原化工厂片区,经生态修复后变身禁毒教育主题公园,用真实案例打造沉浸式警示课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为洋指导创作的禁毒微电影《归途》,更是在这片“由黑转绿”的土地上取景,形成治理成果的艺术化表达。

  全民防线的构建:从“要我禁毒”到“我要禁毒”

  改变“政府热、群众冷”的困境,盐城摸索出“浸润式”宣传体系。全市中小学开设“禁毒第二课堂”,通过VR设备模拟吸毒后器官病变过程;社区组建“夕阳红禁毒宣传队”,用快板、剪纸等非遗形式传播拒毒知识;企业员工入职前必须完成禁毒知识在线测试。这种“毛细血管级”的渗透让禁毒意识深入人心——2024年群众举报涉毒线索同比上升43%,社区戒毒人员复吸率下降至1.2%的历史低点。

  长效机制的锻造:示范之后的再出发

  摘得“示范城市”称号并非终点。盐城正将禁毒经验复制到更广领域:借鉴数据管控模式开发“城市大脑”风险预警系统,把禁毒社工培养标准融入社会治理人才体系。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宋卫星透露,下一步将出台全国首个《禁毒示范城市建设白皮书》,为同类城市提供“盐城方案”。这种“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正是“盐之无毒”品牌持续增值的核心密码。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盐城这十年的禁毒之路恰似一场城市机体的“排毒疗程”——先以雷霆手段剜除病灶,再靠系统调理重塑肌理,最终用全民养生巩固成果。当晨曦掠过黄海湿地,这座兼具生态之美与治理之智的城市,正在书写更多关于新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