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
一、向海经济:千亿级风电集群领跑“绿能之都”
盐城依托582公里海岸线、683万亩滩涂及全球最大辐射沙洲群,正加速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射阳县作为核心战场,其千亿级风电产业集群已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生态圈,风电装备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达90%以上,全球首台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等创新成果在此落地。盐城港射阳港区打造万吨级风电专用码头,提供从设备运输到船舶调度的全流程服务,支撑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建设。
二、生态守护:国际湿地城市的“候鸟天堂”
盐城黄海湿地作为全球候鸟迁徙“黄金驿站”,2023年记录生物物种469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42种。通过“720高潮位栖息地”等生态修复工程,成功恢复1550公顷海域生态,近岸海水优良率提升至94.5%。东台条子泥湿地凭借“潮汐树”奇观和麋鹿种群,成为国家级美丽海湾标杆,年均吸引超百万只候鸟栖息,生态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7%。
三、耕海牧渔:科技赋能“蓝色粮仓”升级
盐城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54.4亿元,水产品产量124.3万吨,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十。通过建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广“智慧养殖平台”和尾水净化技术,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100%。海上牧业空间持续拓展,“陶湾一号”海洋牧场投产,年增渔业产能超10万吨,破解传统近海养殖资源瓶颈。
四、人海共生:绿色发展的“盐城样本”
盐城以“国际湿地城市”“世界自然遗产”为生态底色,推动“能源降碳、产业零碳、生态固碳”协同发展。2024年启动海岸侵蚀治理工程,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全省第一(43.6%),同步发展海上光伏、氢能等绿色产业,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域用电量70%以上。
结语
从千亿风电矩阵到候鸟翩跹的湿地,从智慧养殖的“蓝色粮仓”到零碳园区的绿色实践,盐城正以“向海图强”的胸襟,书写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共融的黄海新篇章。未来,这座“无山之城”将继续以海为媒,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海洋样本。
(注:本文内容综合自盐城市政府公报、生态保护成果发布会及产业调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