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新图景】
在亭湖区南洋镇千亩连片麦田上空,12架大疆T50植保无人机组成编队精准作业,药液雾滴均匀沉降在扬花期的麦穗间。王玉桂家庭农场主操作着智能终端系统告诉记者:"1000亩小麦应用变量施药技术,较传统方式节省药剂15%,3小时即可完成全域飞防。"
【防治时间窗】
当前全市348万亩小麦自南向北进入抽穗扬花期,赤霉病流行风险指数达4.8(高风险等级)。市植保站监测数据显示,4月15-25日期间,日均气温18-22℃、相对湿度85%以上的气候条件与病菌侵染高度吻合。
【三维防控体系】
智能监测网:布设26个智能孢子捕捉仪,实时传输病菌孢子萌发动态
精准施药链:全市启用1500台套智能农机,推广"两防一促"套餐(杀菌剂+叶面肥+调节剂)
技术闭环管理:建立施药质量追溯系统,通过药液导电率监测确保亩喷液量≥30升
【专家攻坚团】
由市农科院、南农大专家组成的8支技术服务队正开展驻点指导。植保专家王献提出防控要诀:
抢抓"齐穗见花"窗口期,实施错峰施药
优选丙硫菌唑·戊唑醇等高效复配剂,规避抗药性风险
采用"前稳后补"策略,首防后5-7天二次巩固
【应急响应机制】
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局已建立小时级联动预警,全市储备应急防控药剂560吨。针对可能出现的降雨过程,制定"雨前抢喷6小时""雨后补喷12小时"的精准预案,确保防治效果不缩水。
在盐都区郭猛镇,植保服务队创新应用热雾沉降技术,将药剂穿透力提升40%。据测算,全市统防统治覆盖率已达92%,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为夏粮"虫口夺粮"筑牢科技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