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要闻>正文

韵达盐城枢纽助力苏北农产品上行

时间:2025-06-21作者:小磊阅读:37分类:本地要闻

  韵达盐城枢纽助力苏北农产品上行

  近年来,随着电商与农业深度融合,物流基础设施的升级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关键引擎。2025年6月,韵达盐城地区枢纽正式投产运营,这一战略性布局犹如为苏北农产品插上“翅膀”,通过智能化、高效率的物流网络,将本地果蔬等特色农产品快速送达全国餐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智能化枢纽:破解农产品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盐城枢纽的投产标志着韵达在苏北地区物流能力的全面升级。参考韵达近期在廊坊、昆明等地投产的智能化分拣生产线和全自动转运中心经验,盐城枢纽同样引入了高速分拣设备和动态路由系统。以苏北盛产的黄桃为例,传统物流模式下,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需经历多次中转,损耗率高达30%;而通过盐城枢纽的自动化分拣,可实现“朝发夕至”,损耗率预计降至20%以下。这一技术突破,相当于为每吨农产品节省约500元成本,直接转化为农户的利润空间。

  冷链+电商:打造农产品上行的“高速通道”

  苏北地区作为江苏果蔬主产区,长期面临冷链物流资源不足的瓶颈。韵达盐城枢纽特别增设了定制化冷链仓储区,温度精准控制在0-4℃,满足水蜜桃、草莓等易腐农产品的保鲜需求。结合《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该枢纽通过“预冷处理+干线冷链+末端保温箱”的组合方案,将农产品流通率提升40%。例如,盐城大丰区的西瓜以往因运输限制仅能覆盖省内市场,如今通过枢纽的全国性网络,48小时内可直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商超,售价提高15%-20%。

  区域协同:物流网络与产业带的“双向赋能”

  盐城枢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韵达北方区域总部基地战略的重要一环。其与廊坊、昆明等枢纽形成“三角联动”,既消化了苏北农产品的输出需求,又为电商大促(如618、双11)提供弹性运力支持。2025年618期间,韵达西南枢纽单日处理量突破200万票,盐城枢纽的投产将进一步分流压力,确保大促期间农产品物流的稳定性。这种“平时服务农业、战时保障电商”的弹性运营模式,被业内称为“双周期平衡术”。

  经济账:从“降本”到“增值”的产业链效应

  据行业测算,盐城枢纽的运营每年可为苏北地区节约物流成本超5亿元。但这仅是直接效益,其间接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农户端:通过韵达与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平台的系统对接,实现“产地直发”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农户收益提升25%以上;

  产业端:吸引食品加工企业入驻枢纽周边,形成“物流+加工+电商”产业集群,预计未来三年带动就业超2000人;

  消费端:消费者能以更低价格更新鲜的农产品,如东台青椒到上海终端市场的价格下降8%,销量翻倍。

  未来展望:从“运得好”到“卖得俏”的生态闭环

  韵达盐城枢纽的长期价值在于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生态。通过嵌入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农产品从田间到快递单的全流程数据,增强购买信心。下一步,韵达计划联合地方政府开展“物流+品牌”行动,为符合标准的苏北农产品提供“优先承运”“专属标识”等服务,将物流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过去我们的好产品愁运不出去,现在愁的是不够卖——这是最幸福的烦恼。”

  这一案例证明,现代物流已从单纯的运输工具进化为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随着盐城枢纽的持续运转,苏北农产品上行的步伐将愈发稳健,而韵达“以物流反哺农业”的战略,或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