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技工教师大赛圆满落幕
近日,盐城市第四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暨第三届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盐城市选拔赛在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圆满落幕。这场为期两天的赛事(6月14日至15日)吸引了来自全市6所技工院校的54组教师选手同台竞技,犹如一场教育界的“武林大会”,教师们以教案为剑、以课堂为台,在教学赛与班主任赛两大核心赛项中展开激烈角逐,最终11组优胜者脱颖而出,将代表盐城参加省级大赛。

以赛促教:锻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熔炉
本次大赛延续了盐城市“以赛提质”的技工教育传统,与往届相比,赛事规模虽略有精简(2023年第三届大赛参赛教师达110人),但赛制设计更聚焦“工学一体化”改革需求。教学赛项要求选手在20分钟内完成真实课堂场景的片段教学,评委从教学设计、技能实操、学生互动等维度打分,如同解剖显微镜下的细胞观察,精准评估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班主任赛项则通过情景模拟、突发事件处理等环节,考验教师班级管理的“绣花功夫”——既要把握政策红线,又要展现育人温度。

数字背后的教育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选拔出的11组省级赛选手,将与此前市级师生职业技能大赛(2024年5月举办)的优秀师生共同构成盐城技工教育的“先锋梯队”。这种“教师能力+师生协同”的双赛道培养模式,恰似为技工教育装上了双引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学生技能强化同步推进,形成“师生共长”的良性循环。盐城技师学院作为承办单位,已连续两年承接省级赛事(2024年7月举办第二届省赛),其积累的赛事经验为本地教师提供了“近水楼台”的练兵场。

从课堂到产业:教学改革的闭环设计
大赛组委会特别增设了“企业评价”环节,邀请徐工集团、悦达起亚等本地龙头企业技术主管参与评分。这种“院校培养+企业验收”的联动机制,如同在教师与企业间架起一座双向桥梁——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对标企业真实生产需求,而企业也能提前锁定符合岗位标准的人才培养方向。一位参赛教师展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模块拆装”课程,直接采用了企业提供的故障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获得评委“教学设计具象化”的高度评价。

班主任赛项:看不见的“心理战场”

在班主任能力竞赛单元,选手们面临的挑战不亚于教学赛场。面对“学生网贷纠纷”“实训车间安全事故”等预设情景,教师需在10分钟内完成从问题研判到解决方案制定的全流程。这种高压考核模式,被参赛者形容为“教育版的急诊室演练”,既要快速止血(化解危机),更要开出根治药方(长效育人机制)。获得该赛项第一名的教师分享道:“班主任工作90%的功夫在事前预防,大赛逼着我们建立‘风险地图’,把每个可能的隐患点都变成教育契机。”
技工教育的盐城路径
透过赛事观察,盐城市技工教育正呈现三大转型趋势:一是从“单兵作战”转向“集团军模式”,通过建立校际教研共同体(6所院校联合备课),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二是从“证书导向”转为“能力本位”,大赛评分标准中“学生技能迁移能力”权重占比提升至35%;三是从“封闭培养”迈向“开放融合”,今年新增的“世赛标准转化”课题,要求教师将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规范融入日常教学,相当于把“奥运标准”引入职教课堂。
随着第二届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即将在盐城技师学院举办(2024年7月14日开赛),这座“东方湿地之都”正在成为全省技工教育改革的观察样本。当246名来自13个设区市的顶尖教师齐聚盐城时,这场教育盛宴将不仅检验教师个体的职业能力,更将展现一座城市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让技工教育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