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盐城文化>正文

盐城的历史文化以海盐文明为根基

时间:2025-04-22作者:小张阅读:34分类:盐城文化

  盐城的历史文化以海盐文明为根基,融合农耕、移民、红色等多重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人文脉络:

  一、起源与建制

  盐业文明发端‌

  新石器时代(距今五六千年),盐城已有先民在射阳湖、淮河流域活动,战国时期开创“煮海为盐”的生产方式。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设盐渎县,因“遍地煮盐亭场、运盐盐河”得名,成为中国最早的盐业行政建制之一。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更名“盐城”,标志其成为全国核心产盐基地。

  盐业经济鼎盛‌

  宋代盐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范仲淹、晏殊等名臣曾在此任盐官,主持修建的“范公堤”兼具防潮护田与盐运功能,沿用千年。明清时期延续盐税重镇地位,清末仍承担全国重要盐税职能。

  二、人文积淀

  历史名人辈出‌

  文化巨匠‌:建安七子陈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此创作;

  民族英杰‌:南宋丞相陆秀夫、明末起义领袖张士诚;

  现代先驱‌:“党内二乔”胡乔木、乔冠华,以及27位两院院士。

  文化遗产遗存‌

  史前遗址‌:阜宁东园、东台开庄等新石器遗址印证早期文明;

  盐政遗迹‌:沙井头汉代官署遗址、串联15座盐场的串场河;

  古建地标‌:唐代日本遣唐使登陆地射阳河口、明代“洪武赶散”移民聚居区。

  三、文化融合特征

  移民文化交融‌

  西晋至明代多次大规模移民(如苏州“洪武赶散”移民),促成吴越文化与本土盐俗融合。

  红色革命印记‌

  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现存泰山庙军部旧址等红色遗址,成为全国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盐城以“盐”兴城、因“绿”焕新,既保留“环城皆盐场”的历史基因,又通过湿地生态与现代产业转型书写新时代文化篇章。

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