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盐城条子泥湿地在春迁季迎来数十万只候鸟,勺嘴鹬、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种在此翩跹起舞,演绎着“鸟类天堂”的生态奇迹。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这片湿地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生态价值:候鸟迁徙的“国际机场”
条子泥湿地拥有独特的辐射沙脊群和泥滩沼泽,是全球候鸟迁飞路线上不可替代的“加油站”。每年春迁高峰期,观测到超过300万只候鸟经此迁徙,其中包括全球仅剩400余只的极危物种勺嘴鹬,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截至2025年2月,盐城市野生鸟类记录达447种,较2024年新增26种,印证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向好。
保护实践:从“荒滩”到“鸟类天堂”
为应对潮汐对候鸟栖息的影响,条子泥湿地创新建设全球首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亩人工湿地。通过退渔还湿、互花米草治理等工程,湿地底栖生物资源显著恢复,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补给。2025年观测数据显示,小青脚鹬种群数量突破1221只,勺嘴鹬停留时间延长至3个月,成为盐城“吉祥三宝”之一。
生态旅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条子泥湿地不仅吸引科研团队,更成为观鸟爱好者的“圣地”。游客可通过望远镜近距离观察候鸟,或在“潮汐森林”景观中感受自然之美。湿地所在的盐城黄海湿地,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打造了“生态会客厅”,推动生态保护与文旅经济协同发展。
未来展望:守护全球生态的“盐城方案”
盐城正持续推进湿地修复国际合作,与高校、环保组织联合开展底栖生物研究和候鸟迁飞保护。2025年,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滨海湿地保护迈入新阶段。这片曾经的荒芜滩涂,正以绿色为笔,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