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盐城文化>正文

盐城清蒸四腮鲈鱼:百年技艺烹就江淮第一鲜”

时间:2025-04-23作者:小碗阅读:22分类:盐城文化

   近日,盐城沿海渔港迎来四腮鲈鱼捕捞旺季,这道以“清蒸”技法闻名江淮的时令美食再度登上当地餐桌,吸引众多食客慕名品尝。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盐城清蒸四腮鲈鱼以其“肉质细嫩如云、汤汁鲜醇似乳”的独特风味,成为串联历史记忆与生态经济的文化符号。

  百年技艺:一尾鲈鱼承载江河之韵

  盐城四腮鲈鱼自古被誉为“江南水珍”,其头部两侧各有两道褶皱,形似四腮,实为独特生理特征。据《盐城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盐城名厨周海山创新“隔水清蒸”技法,以黄酒浸润、火腿提鲜、笋片增脆,最大程度保留鱼肉本味。1915年,这道菜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食文化特别奖”,让“闻香下马,知味盐城”的美誉传遍海外。

  “每条鲈鱼需严格控制在1.2斤左右,蒸制时以松针垫底,让蒸汽循环中融入草木清香。”非遗传承人杨正华向记者展示家传紫铜蒸笼。这份延续五代的技艺,如今已细化至16道工序,2021年入选“江苏省乡土名菜保护名录”。

  生态密码:从濒危到可持续的产业新生

  上世纪80年代,受环境污染与过度捕捞影响,野生四腮鲈鱼一度濒临绝迹。盐城通过设立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推行“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模式,使种群数量十年间增长超30倍。目前,全市建成生态养殖基地12个,年产值突破3亿元。

  “我们采用‘海水育苗、淡水育肥’的仿生态养殖,确保鱼肉紧实无土腥味。”大丰港养殖基地负责人李伟介绍,每尾上市鲈鱼均配有可追溯标签,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长全程。

  文旅融合:一条鱼带火一座城

  随着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名片打响,清蒸四腮鲈鱼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老字号“迎宾楼”将后厨改为透明厨房,游客可现场观摩非遗技艺;东台西溪景区推出“鲈鱼宴”沉浸式剧场,通过全息投影还原清末盐商品鲜场景;更有电商平台开设“急速锁鲜”专线,让48小时内全国达成的承诺擦亮品牌。

  据市文旅局统计,今年1-8月,盐城四腮鲈鱼主题餐饮吸引游客超75万人次,相关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激增220%。这道穿越六百年的美味,正以更年轻的姿态游向世界。

  【记者手记】从《晋书》中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到今日盐城人“守住舌尖上活态遗产”的坚守,清蒸四腮鲈鱼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当蒸汽氤氲中鱼身渐次舒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城市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创新,以及对未来的笃定。

5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