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度报道>正文

江苏爱鸟周启动:盐城发布新版鸟类名录,助力候鸟迁徙通道保护‌

时间:2025-04-21作者:小张阅读:33分类:深度报道

  

  2025年4月21日‌

  4月20日,江苏省第44届“爱鸟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今年的主题聚焦“保护鸟类迁徙通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核心枢纽,盐城市在此次活动中发布《盐城市鸟类名录3.0》(2024版),全市野生鸟类记录增至447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9.48%,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盐城:全球候鸟迁飞“关键驿站”

  盐城滨海湿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每年吸引数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最新版名录显示,盐城新增栗耳短脚鹎、凤头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等5种鸟类,其中凤头鹰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完整性‌。目前,盐城已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0种,成为全国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爱鸟周”活动亮点

  主题宣教‌:全省通过科普展览、观鸟实践、手工制作等形式普及鸟类保护知识。例如,苏州市组织“沉浸式”观鸟活动,引导市民近距离感受鸟类魅力‌;常州市开展儿童绘画征集和科普宣讲,增强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

  法规保障‌:自1981年起,江苏将每年4月20日-26日定为“爱鸟周”,并通过《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强化制度支撑‌。

  联动保护‌:镇江、苏州等地强调对迁徙通道的监测与修复,完善湿地、森林等栖息地保护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苏实践”

  江苏省林业部门表示,候鸟迁徙通道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全省已建立超300处自然保护地,覆盖80%以上的重点野生动物栖息地‌。盐城等地通过湿地修复、禁渔禁猎等措施,为鸟类提供安全迁飞环境,其经验已向全国推广‌。

  专家呼吁‌:公众可通过减少人为干扰、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鸟类保护,共同守护“地球生命共同体”‌。

9.png

  (注:本文数据及政策依据来自江苏省林业局、盐城市政府等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