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江苏盐城中华麋鹿园再次成为全球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焦点。这座占地7.8万公顷的滨海湿地保护区,不仅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更以8216头麋鹿种群规模(其中3553头为野外种群)稳居全球最大麋鹿基因库,占世界总数近70%。
生态奇迹:从濒危到复兴的“中国样本”
1986年,39头麋鹿从英国重归故里,落户盐城大丰滩涂。历经近40年科学保护,通过“引种扩群—行为再塑—野化放归”三步战略,麋鹿种群实现指数级增长。保护区创新“水田恢复+鸟类栖息地营造”等生态修复工程,打造108公顷鸟类友好型示范基地,同步建立暗夜星空保护地、野草种子基因库,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范本。如今,这里栖息着丹顶鹤、东方白鹳等400余种动物,近500种滨海植物蓬勃生长,成为黄海之滨的天然生态博物馆。
守护者故事:与湿地精灵共舞
“目送获救麋鹿回归自然时,晨光勾勒出它们回望的轮廓,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值得。”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刘彬回忆道。自2009年结缘麋鹿,他带领团队年均救助超300头受困个体,开展网格化野外种群监测,将保护范围南扩至上海崇明、北延至盐城射阳,构建起跨区域生态廊道。2024年,保护区首次在沿海湿地野化放归20只朱鹮,标志着东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阶段。
文旅融合:生态经济双赢之路
作为“中国十佳湿地旅游目的地”,中华麋鹿园以“湿地+麋鹿”为主题,开发骑行观鹿、鹿王争霸观赏、胡萝卜投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年均吸引百万游客。2025年携程口碑榜盛典上,盐城凭借麋鹿园等生态IP斩获六大奖项,入选“中国100经典目的地”,彰显“生态为笔、绿色为墨”的发展理念。景区深度融合海盐文化、红色记忆,推出麋鹿主题文创,让游客在自然野趣中触摸城市文脉。
未来愿景:构建全球生态治理新标杆
盐城正以中华麋鹿园为核心,联动丹顶鹤湿地生态区,打造“沿海绿城”国际生态名片。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实施与全省智慧化生态监测体系完善,江苏林业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为全球候鸟迁徙与濒危物种保护贡献“中国智慧”。这片麋鹿奔腾的湿地,正以蓬勃生机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注:本文数据及案例综合自政府公报、保护区纪实、文旅评选等多维度信源,力求呈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盐城实践。